
发布日期:2025-03-07 17:54 点击次数:109
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战绩,以弱胜强,仅仅三年就打败了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图片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解放军取得了绝大多数战役的胜利,但仍然留下了一些失败的遗憾,这里面既有因为敌众我寡的西府、金门战役的失利,同时也有一些战役,虽然解放军占有绝对优势,但因为各种原因,不仅未取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而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个重大失败的战役是大同集宁战役的失利
这场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当时解放军在绝大多数战场上都处于劣势,为了打败优势的国民党军队,一方面放弃了绝大多数城市,另一方面每次作战都以集中优势兵力,积小胜为大胜为目标。
图片
但是在大同集宁战役中,这一点却正相反。当时华北的晋察冀军区与晋绥军区面对的对手主要为晋绥军的阎锡山。由于在抗战胜利之初争夺上党的战役中,解放军重创了阎锡山的军队,所以无论从士气,还是兵力等各个方面,大同集宁地区都是少数由解放军占据绝对优势的地区。
在当时解放军集结了12万的庞大兵力,以夺取大同为目标,这样就可以将两大军区合成一体,从而在华北战场上形成优势地位。
图片
而当时华北地区,不仅联结着陕甘宁边区、山东、中原战场,而且还是解放军关内与关外的重要连接点,可以说地位举足轻重,拿下整个华北,解放军就可以摆脱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所以这一仗意义非常重大。
更何况,在当时驻扎在大同的阎锡山军队不到二万人,以六倍以上的兵力围攻,这也符合解放军的作战原则。
此次作战,除了聂荣臻与贺龙坐镇后方调动一切人力物力之外,还有张宗逊、罗瑞卿两员大将亲临前线指挥。
图片
可以说此战解放军势在必得,然而最终这一仗不仅败了,而且损失极其惨重,甚至导致了更严重的后果。
当然,这一仗失败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解放军在八年抗战中一直坚持着游击战与运动战,刚刚转型打阵地战与攻城战,无论从组织还是指战员意识上还没有转过型来。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估了镇守绥远的傅作义作部。
当战役打响之后,阎锡山一面向蒋介石求救,一面向自己的老部下傅作义求助。作为阎锡山的老部下,傅作义虽然已经脱离了阎锡山,但在得到了蒋介石封官许愿以及将大同划给傅作义管辖的承诺后,傅作义迅速集结了三个师向集宁发动了进攻。
图片
与其他国民党军队不同,作为杂牌军的傅作义深深了解解放军作战的那一套战略战术,甚至有样学样,也以运动战来攻击解放军。而且傅作义的部队之中,虽然武器装备在国民党军队中只能算是中流水平,但骑兵占了很大比例,所以在运动战之中,占有很大优势。
傅作义在战役开始前,先是按兵不动迷惑了攻击大同的解放军部队,然而突然间集中了以骑兵为主的三个师,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挥师进攻卓资、集宁,兵锋直逼当时晋察冀军区的首府张家口。
图片
由于在战役之初,解放军误以为就算傅作义救援大同也是在大同周围与解放军展开决战,所以在卓资只有一个旅。面对傅作义三个师的突然进攻,仅仅8个小时,卓资就失守了。
到了这个时候,战局其实已经很危险了,然而傅作义却故意装着不愿意打内战的姿态,派人与解放军谈判,实际上却是缓兵之计。此时华北解放军的高层再一次对局势产生了误判,聂、贺两位司令员误以为傅作义的作战目标还是大同,而不是孤军深入进攻集宁。
图片
因此,当傅作义猛攻集宁之时,集宁只有三个团的守军,在措手不及之下,虽然张家口的解放军仗着兵力上的优势,仍然迅速调来了主力部队,将傅部击退,并将其分割包围在集宁附近。
然而,本应乘胜追击的时刻,前线指挥员却因为部队远道而来,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仗,非常疲惫。所以在已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趁胜进攻,而是命令部队就地休整了整整一天时间,这就令傅作义的部队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此时,傅作义不但调来的精锐的101师,而且还得到了空军的支援,在攻守失据的情况下,解放军既不能消灭大同城内残余的守军,也不能消灭傅作义在集宁被困的军队更不能打退刚刚增援而来的101师。
图片
于是在战场上,占据优势的12万解放军反而面临被国民党军包围的危险。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甚至全军覆没。在历经多日激战之后,解放军不仅被迫撤离了集宁,放弃了夺取大同的战略目标。甚至在集宁围城的部队也于9月16日撤走。
这场战败对晋察冀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主力部队损失多达2万余人,这些部队都是经历长征、八年抗战的主力部队。而且张家口的防线也被打开,平津一带的国民党军从东面,傅作义的晋绥军从西面,两个方向同时向张家口发起了进攻。
本来占据优势的华北战场,一下子解放军就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所以这一仗虽然损失不是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最大的一场败仗,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次。
第二场败仗是紧接着大同集宁战役而来的张家口战役
如果说,大同集宁的失败在于错误地估计了敌军的实力以及傅作义的增援的话,那么张家口战役的失败在于,解放军没有遵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不计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指导方针。
随着大同集宁战役的失败,平津一带的国民党中央军以及孙连仲部向张家口发起了进攻,此时仍然占有优势的晋察冀部队打出了保卫张家口的动员口号,与国民党军队在张家口之东展开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激战。
图片
在这场主要以阵地战为主的作战之中,解放军也一度给了国民党中央军的李文兵团以重创。
在这种情况下,坐镇北平指挥的陈诚不得不以华北剿总司令一职作为奖励,诱惑傅作义从西面进攻张家口。
得到了陈诚的保证之后,傅作义再一次以骑兵为主,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迅速兵临张家口北大门。
图片
此时,国民党军队两线夹攻,尤其是平津的国民党空军也飞到张家口前线作战,猛烈的火力压制下,聂荣臻不得不下令撤出张家口。
这一仗,不仅使解放军失去了在华北的唯一大城市,而且整个华北被一分为二。在此后一年多,华北军区始终处于劣势。可以说,这一战,不仅导致了解放战争初期的被动局面,而且后来的转战陕北都有密切关系。
大同集宁、张家口这两场战役都是发生在华北,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解放军过高估计了在华北的优势,而低估了敌人,尤其是傅作义部的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在作战之中,华北部队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不是以歼灭敌人为目标,而是以夺城、守城为目标。这在解放战争初期显然是脱离实际的,要知道当时解放军既不具备大规模攻城的能力了,也不具备进行大规模阵地战的能力。
图片
当然,解放军最大的优势也在于他能够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在此后的作战之中,华北解放军虽然失去了张家口,但却从此轻装上阵,先后取得了清风店战役、攻占石家庄战役的胜利,反而是傅作义不得不困守平津,只能等着失败临头。
第三次败战是第三次四平战役
从1946年3月起直至1948年3月,整整两年间,东北解放军(当时被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围绕着四平街(也就是现今吉林省四平市)这块战略要地,先后展开了多达四次激战:
第一次是东北民主联军消灭了四平城中的国民党军队,解放了这座城市;
第二次则是四平保卫战,由于国民党新一军的进攻,东北民主联军被迫放弃了四平;
图片
而最激烈的则正是第三次,东北民主联军集结了十多万大军,以及大量的火炮,与国民党守军陈明仁部展开了可以说解放战争史上最激烈的一场攻城战役。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发起了夏季攻势。在短短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东北民主联军接连将长春和吉林这两座重要的省会城市从敌人手中解放出来,同时还收复了四平周边众多的中小城镇。
此后,东北民主联军乘胜追击,兵锋直指四平这座战略要地。
四平作为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一旦被拿下,便能有效地切断国民党军队在南满与北满之间的联络通道,从而对整个战局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
此次四平攻坚战乃是东北民主联军首次展开的如此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役。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当中,民主联军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决心,他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守军发起了猛烈冲击。
经过一番激烈鏖战,民主联军成功捣毁了国民党军队数以百计的集团工事以及多达上千座坚固无比的碉堡。
然而,负责守卫四平的是71军军长陈明仁,他率领部下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顽强态势。这些守军面对民主联军狂风骤雨般的攻击,也毫不退缩。
图片
不仅如此,陈明仁还命令部下在街道上撒下大量黄豆,当民主联军发起冲锋时,脚下的黄豆瞬间让战士们失去平衡,纷纷滑倒在地。就在此时,守军中隐藏的机枪手瞅准时机,密集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倾泻而下,给进攻的民主联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惨重的损失。
面对这一艰难局面,东北民主联军迅速做出战略调整,派出了战斗力强悍的6纵,集中火力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进攻。
然而,尽管民主联军士气高昂、英勇无畏,但守军的抵抗同样坚决到了极点。
图片
在一个又一个据点争夺战中,战况之惨烈令人瞠目结舌。一个排的国民党守军死死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与汹涌而来的民主联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
经过长时间的激战,这个原本兵力充足的排最终只剩下寥寥四人,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没有放弃抵抗,继续奋战到底。
正是由于守军这种近乎疯狂的顽强抵抗,民主联军的强大攻势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挫败。
最终,民主联军不得不于6月29日无奈地撤出了四平战场。
此次战役对于解放军而言,无疑是一次极其惨痛且罕见的重大失利,东北民主联军光主力部队伤亡就高达一万多人。
导致战败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解放军对国民党守军的兵力规模及战斗力存在严重低估,同时前期的侦察工作也未能做到精准无误。
图片
起初,根据所掌握的情报推测,国民党守军人数应不足两万人,并且都是在夏季攻势中遭受重创的残兵败将,整体战斗力相对较弱。
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实际情况是国民党守军多达三万四千余人,其中还有精锐的71军,远远超出了最初的估计。
此外,东北民主联军攻城部队自身在多个方面都暴露出明显的缺陷与不足之处:
例如,在集中兵力方面缺乏足够的统筹协调能力,致使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攻击;
火炮配置与运用不够合理高效,未能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最大效能以压制敌人;
图片
再者就是在突击方向的抉择上出现失误,没有找准敌军防御体系的薄弱环节予以突破。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影响,共同导致了本次战役的最终败局。
此次作战对于东北民主联军而言意义非凡,他们在此战中的主要收获便是成功地摸索出了大规模攻城作战的宝贵经验。
通过这次战斗,东北民主联军深入研究了攻城战术的关键要点,包括如何有效地组织兵力、合理调配武器装备、选择最佳进攻路线以及应对敌方防御工事等方面。这些经验不仅使得部队在后续类似作战中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还为将来开展更大规模的攻城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相反的是国民党方面,在战役结束之后,立下大功的陈明仁因为与陈诚不和,刚刚拿到青天白日勋章就被撤职。
这导致国民党东北守军离心离德,在几个月之后的第四次四平战役中,解放军以很小代价就夺取了四平,而且也导致后来陈明仁将军在湖南长沙起义,彻底脱离了国民党阵营。
第四场败仗是华东野战军的南麻、临朐战役
1947年夏季,对于华东野战军来说,南临战役无疑是一场沉重的打击。在此之前,这支英勇的队伍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之下,一举歼灭了蒋介石麾下装备最精良的整编74师。
然而,在南麻、临朐战役(以下简称南临战役)时,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图片
起初,华东野战军主动出击,目标直指盘踞在南麻和临朐地区的整编第11师与第8师。这两个师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坚力量,战斗力不容小觑。
或许是因为此前一连串的胜利让华东野战军的将士们在不知不觉间滋生出轻敌之意,抑或是刚刚在孟良崮大获全胜所带来的喜悦冲昏了头脑,使得部分指战员心中萌生出一丝骄纵的情绪。
而此次负责率领第11师与第8师的两位国民党军师长胡琏和李弥,皆是以善于防守而闻名。尤其是胡琏,他更是精于排兵布阵,将坚固的防御工事构建得犹如铜墙铁壁一般。不仅如此,他还巧妙地运用了子母碉堡战术,这种战术让解放军的进攻变得异常艰难。
在南临战役的战场上,只见那一座座碉堡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图片
而且,华东野战军手中极度缺乏能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重型火炮,这直接导致了在面对敌人坚固无比的碉堡时,很难有效地将其彻底摧毁。
而胡琏等敌方将领不但死死守住自己的阵地毫不退缩,甚至还向后方请求增援。在蒋介石不遗余力的督促之下,敌军的援兵如潮水般迅速涌来,这无疑给华东野战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图片
随着战况逐渐朝着不利于解放军的方向发展,华东野战军当机立断做出了撤出战场的决定。
这次战役,华东野战军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伤亡人数高达五六万之多。这次失利堪称解放战争中一次极其罕见的大败仗。
第五次败仗同样是华东野战军的曹县之战
1947年的秋天,曹县战役再一次成了华东野战军的麦城。
9月初,国民党整编57师直逼山东郓城地区,妄图给华东野战军以沉重打击,并实现他们所谓的战略反击计划。
图片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华东野战军没有丝毫退缩和畏惧,而是迅速向整编57师发起了猛烈的反攻。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整编57师最终土崩瓦解。就连该师的师长段霖茂,也沦为了阶下囚。
此役过后,华东野战军一扫几个月前南临战役失败的战局,并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军紧紧包围了起来。
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素有“邱疯子”之称的邱清泉走投无路之下,只得向蒋介石发去求救电报,恳请其火速增援。
蒋介石深知第五军的重要性,立断调遣了刚刚在南临战役中重创了华野的整编11师,并对师长胡琏寄予厚望,满心期待着这位久经沙场的悍将能够再次力挽狂澜,一举扭转当前不利的战局。
图片
然而,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边胡琏率领部队刚刚踏上救援之路,那边粟裕便通过地下情报网获知了这一消息。
粟裕这一次决心报南临战役之仇,于是他下达命令,以五个纵队设下一个陷阱,决心要趁此机会一雪前耻,彻底消灭整编11师。
不得不说,胡琏确实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就在华东野战军的包围圈逐渐合拢之时,他立刻感觉到周围气氛有些异样,当即下达紧急指令,要求全体官兵不惜一切代价加固现有工事,在最短时间内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图片
由于胡琏反应迅速、应对得当,华东野战军原计划的强攻策略遭遇了顽强抵抗。就这样,战局再度如南临战役时一样陷入僵持状态。
就在关键时刻,国民党整编第10师和第75师紧急赶来增援。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胜券在握的粟裕不得不当机立断地下令撤退。
图片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依旧给华东野战军再一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
而胡琏所率领的部队虽然也在这场激战中损失极为惨重,但胡琏所采用的严密防守战术也再一次得到了充分验证。
经此一役,他成了解放军面前一块极难啃动的硬骨头、一名令人头痛不已的强劲敌手。
结束语:
解放战争中的这五场败战告诉我们,解放战争并非我们所想那样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和严峻考验。
而这些暂时的失利,其实正是解放军在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些惨痛教训的深刻总结和反思,解放军开始愈发重视起情报收集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于敌军作战意图的精准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图片
同时,在制定战术计划时,更是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中,解放军凭借着日益成熟完善的战略战术体系,接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
参考资料:
《军事历史》:大同集宁战役再研究
《党史博采》:拉开平津战役帷幕的张家口战役
《新长征(党建版)》:血沃“东方马德里”——四平战役始末
《老兵话当年(第十二辑)》:南麻临朐战役实况
《南都学坛》:解放战争时期南麻、临朐战役经验教训探析
《党史纵览》:粟裕与胡琏的战场争锋
《钟山风雨》:大厦将倾 独木难支——记黄埔出身的悍将胡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